前天晚上,歌手李玟的二姐李思林在微博发布长文,称李玟罹患抑郁症,于7月2日在家中轻生,于7月5日不幸辞世。
(资料图)
消息一出,再次让抑郁症这个字眼,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她那么爱笑为什么还会得抑郁症”,也成为了网络上最高频的疑问。昨天,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了解到性格开朗派也会得抑郁症,更有专家直言需提防“微笑型抑郁症”。
解读·专家的观点
昨天,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袁勇贵教授。袁勇贵指出,不是只有性格内向的人才会发生抑郁,其实开朗的性格也会中招。一旦明确诊断是抑郁症,应积极治疗,避免自杀意外的发生。
想不到
开朗的她服下大量安定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个病例。李小姐从小家庭环境优越,受到父母百般呵护,因此性格一直比较开朗。前段时间,最宠爱她的母亲去世,李小姐一下子想不开,慢慢地睡眠也差了。李小姐觉得和丈夫沟通不顺,每次想主动找丈夫聊天时,丈夫表现出一脸不耐烦。
于是,李小姐买了几盒安定,服下后昏昏沉沉,直到被家人发现送到中大医院急诊医学科,随即转入ICU。
真的有
看似开心的“微笑型抑郁症”
据悉,性格和认知模式只是一个风险因素,并不代表性格内向、悲观的人一定会发生抑郁。反过来说,性格开朗的人也未必都安全。当抑郁真的找上门时,开朗派也可能中招。
“抑郁症患者可能表面看上去是开心的,笑容只能停留在嘴角,通常称为‘微笑型抑郁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副主任医师史晓宁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主任医师赵茜说,“部分患者有病耻感,他们会在外人面前装成一副正常的样子,但在亲近的人面前就会放下这种伪装。”
吓一跳
70%的自杀人群患抑郁症
袁勇贵指出,自杀人群中70%患有抑郁症,抑郁症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自杀。另外,抑郁症患者自杀的高危险期,不是在病情最重时,而是逐渐康复时。因为抑郁症有一个特点,叫做“动力丧失”。换句话说,就是做什么都没力气,这其中也包括自杀。
此外,抑郁同时伴有严重焦虑,比单纯抑郁的患者自杀风险更高;比起下午和晚上,清晨是高风险期;有严重躯体疾病、慢性病的患者也是高危险人群。
通讯员 崔玉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梦航
听见 与病魔抗争
昨天,3位抑郁症患者向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分享了他们的抗病经历。
他们表示,抑郁症患者很需要来自身边人和社会的关怀,他们走出抑郁症之后,也在努力帮助其他患者,“走出来后,再回头看所经历的一切,我真的觉得自己非常强大。”
1 被一只流浪猫“拯救” 4年后战胜抑郁症
听到李玟去世的消息时,任菲(化名)刚遛完狗回到车上,“直接蒙了,她是我的童年偶像,而且我也得过抑郁症,能够体会到她当时有多么痛苦。”
2017年年末,研究生毕业两年的任菲,因为工作上的压力确诊了中度抑郁,“那时候一上地铁就感觉到天旋地转,地铁门一关,痛苦感还会加剧。”任菲说,回到家后,感觉自己全身都动不了。
2018年年初,任菲无意中收养了一只流浪猫,“发现生活有在被慢慢地牵动起来,注意力在逐渐转移,感受到了另外一个维度的快乐,像是看到了另一面的自己。”
在悉心学习照顾猫的过程中,任菲想到,“这座城市是不是还有更多这样的猫需要被照顾?”于是她慢慢地参与到了救助流浪猫、流浪狗的志愿活动中去,“现在我的家里已经养了6只猫和一只狗了,在这个过程中我还认识了很多人,相当于是完全建立起了一个新的社交圈。”
4年后,任菲感到自己似乎摆脱了抑郁症的困扰,经过几次就诊和心理辅导老师的测评之后,她终于确认了这个事实。2023年,从上一家公司离职自己创业的任菲还在业余时间办起了一个宠物领养活动。
在活动中,任菲也看到了很多饱受抑郁症困扰的人们,“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高中生,因为心理问题已经休学几年了,他妈妈带他参加领养活动,虽然他自己由于未成年可能暂时没有能力养狗,但我会鼓励他经常来活动上和猫猫狗狗接触。”任菲记得,那一天她和那个小男孩聊了很多,都是关于狗的事情,“后来他妈妈告诉我说,他很久没跟别人说过那么多话了。”
2 和三个“我”作战 一定要去医院求助
10年前,张艺上大学时患上重度抑郁症,在经历了药物和心理辅导的长期治疗后,如今的他已康复。张艺回忆,自己确诊抑郁后便服用药物治疗,朋友和家人也会带他出门,但自己依然会觉得身边人谈论的和身边发生的事跟自己没关系,“抑郁的那段时间我不爱出门,每天在家睡觉,哪怕天气特别好的时候我也会拉窗帘。”
作为过来人,张艺表示,在抑郁中的人会有三个“自我”:第一是会告诉自己要坚强活下去,第二会告诉自己可以结束生命,第三是纠结和徘徊想要寻求帮助。“其实我是幸运的,我寻求到了帮助。”
张艺在服用药物的同时,坚持每周去做心理咨询。“身边的人常会说这个人非常矫情才会得抑郁症,认为这压根不是病。但我的亲身经历是,在抑郁的环境当中,更多是需要身边人的开导和自己走出来,是要自己去释放这个压力,出去旅游、养个动物和找人倾诉。最重要的是,确定患上抑郁症后,一定要去医院,要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生命只有一次,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健康快乐的活着。”
张艺告诉紫牛新闻记者,抑郁症患者很需要来自身边人和社会的关怀而不是指责。抑郁症期间,张艺印象深刻的是心理咨询的费用昂贵。由于当时公立医院没有心理咨询的服务,患者只能自己寻找私人工作室,一个小时就需要800元。“我觉得这个费用非常高,但我还是坚持做了,做了大概半年多时间,后来就是一直吃药能控制住。”张艺告诉记者,他非常希望能够呼吁有更多的城市,能够在公立医院设置心理咨询的科室,为普通患者提供服务。
3 耐心倾听的朋友 帮我走出了“内耗”
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张芸,也有着和抑郁抗争的经历。
刚从学校出来找到工作时,她曾每天都充满着活力,新的工作生活和新朋友给过她很多快乐。然而,工作受挫和人际交往出现问题后,张芸内心的抑郁情绪不断涌现。
“那段时间我下班到家后就开始哭,没有原因,一哭半个小时。”张芸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她曾尝试找自己的问题想说服自己,但并没有用。
张芸告诉记者,她自己对身边的人和事都比较敏感,容易感受到别人的不开心,或把自己代入到别人的情绪里去。“我去医院查出抑郁和社会适应不良的症状,也开了药,但副作用比较大没能坚持吃下去。后来是朋友,在关键的时候给了我倾诉的机会。”
张芸认为,抑郁很容易发生在对新环境不适应和受到挫折委屈时,如果没能得到及时干预或主动倾诉出去,将会变得更加严重难以治疗。
“虽然感觉平时有很多朋友,但并不会向谁都倾诉,有的倾诉也不会说太多,怕麻烦别人,怕被误解说矫情。但我有的朋友很耐心,主动听我说安慰我。有一天我跟他们说,我觉得是别人做错了,他们就说我快好了,已经摆脱自我内耗了。”现在已经康复的张芸表示,她很感恩那时候一直坚持陪伴自己的朋友,和那个努力自救的自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燃 徐韶达
关键词: